來源:環球老虎財經app
央企的整合之路,或再添裏程碑式的案例。近日,東風汽車、齊發重組公告,迅速引發了行業內的廣泛關注和熱議,一旦二者確定整合,有望形成一家汽車巨頭。
兩大央企集團發布的重組公告,再一次引發了並購重組市場的巨震。
2月9日,東風集團股份、、等東風汽車集團旗下上市公司紛紛發布公告稱,2025年2月9日,接到控股股東東風汽車集團通知,東風汽車集團正在與其他國資央企集團籌劃重組事項。
同一日晚間,長安汽車等多家中國兵器裝備集團旗下公司也發布公告表示,中國兵器裝備集團正在與其他國資央企集團籌劃重組事項。由此,引發了市場對二者間整合的猜想,進而使得相關上市公司的股價出現一波大漲。
事實上,東風汽車集團和長安汽車此前便有過不少合作。早在2017年,二者便曾與一汽集團達成過戰略合作共識,此後又曾聯合阿裏、騰訊共創南京領行科技T3出行。
透視二者紛紛籌劃重組的背後,離不開相關政策的支持。梳理相關資料後發現,新“國九條”出爐後,通過並購重組優化企業布局逐漸成為一種共識,央企整合的腳步也因此提速。
兩大央企集團籌劃重組
近日,東風汽車集團和中國兵器裝備集團旗下上市公司相繼發布了擬籌劃重大資產重組停牌公告,由此引發市場廣泛關注。
據悉,東風集團股份、東風股份、東風科技等東風汽車集團旗下上市公司均發布公告表示,接到間接控股股東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通知,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正在與其它國資央企集團籌劃重組事項。
與此同時,長安汽車、、哈飛動力、、、等多家兵器裝備集團旗下公司也在同一時間發布公告稱,兵器裝備集團正在與其他國資央企集團籌劃重組事項。
並且,這幾家上市公司均在公告中表示,上述重組可能導致公司(間接)控股股東發生變更,但不會導致實際控製人變更,重組不會對公司正常生產經營活動構成重大影響。同時,有關安排也還需履行程序並獲得有關主管部門批準。
公開資料顯示,東風汽車集團前身是始建於1969年的第二汽車製造廠,公司是以汽車製造、銷售、服務和技術研發為主業的商業一類央企。
根據其官網消息,建廠至今,東風汽車集團累計產銷汽車近6000萬輛。截至2023年底,公司資產總額5210億元,從業人數12.1萬人。2023年,公司銷售汽車242萬輛,營業收入4103億元,經營規模居國內汽車行業前列、居世界500強第188位。
兵器裝備集團則是中央直接管理的國有重要骨幹企業,旗下擁有60多家重點企業和研發機構,公司連續多年躋身世界500強,最高排名101位。
其中,長安汽車便是兵器裝備集團旗下公司,該公司在全球擁有12個製造基地、22個工廠,自主品牌銷量突破2500萬輛,是中國汽車品牌的典型代表,並擁有長安啟源、深藍汽車、阿維塔三大智能電動品牌。
值得注意的是,根據公告內容,無法確定此次東風汽車集團和兵器裝備集團是否互為重組對象,但二者作為一級央企又同是國內汽車製造領域的巨頭,此次選擇同日發布重組計劃自然引發市場對二者間整合的猜想,投資者們紛紛猜測下一個“中國神車”的可能性。
受此影響,與之相關聯的上市公司股票也出現大漲。其中,東風集團股份暴漲25.7%,收報4.06港元/股,總市值來到335.1億港元;東風股份則直接收獲10cm漲停,報收8.03元/股;東風科技同樣10cm漲停,報收11.89元/股;長安汽車則大漲4.78%,報收14.18元/股,市值突破1400億。
合作緊密的東風、長安
市場對於二者合並可能性的猜測,也離不開二者此前頗為頻繁的合作。
透視東風汽車集團和長安汽車的股權,似乎都有著國務院國資委的身影。據悉,國務院國資委直接控股東風汽車集團和一汽集團,並間接控股長安汽車。這也為二者的合作打下了一定的基礎,尤其是近年來,二者的合作頗為緊密。
2017年12月1日,中國一汽、東風汽車、長安汽車在武漢共同簽署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將圍繞技術創新、汽車全價值鏈運營、聯合出海“走出去”以及新商業模式探索等領域展開全方位合作。次年,東風汽車集團和長安汽車又合資組建打造了自己的出行服務品牌。
2019年,東風公司、兵器裝備集團又與一汽集團等注冊成立了中汽創智科技有限公司,開始在智能網聯技術開發領域展開深度合作。同年,二者還攜手中國一汽聯合阿裏巴巴、騰訊等互聯網企業共同成立南京領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投資近100億元。
2024年10月,二者還曾攜手中國一汽共建動力電池項目,並選擇了一家電池企業集體入股。具體來看,中國誠通出讓控股權,將旗下公司天津力神電池約四分之三的核心資產、產能及主力研發隊伍,全麵融入央企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創新鏈。中國一汽則擬投資控股天津力神電池子公司力神(青島)新能源有限公司,兵器裝備集團、東風公司將同步入股,共同打造國資動力電池頭部企業。
東風汽車集團與長安汽車的高管團隊存在交互任職的情況,這進一步加深了雙方的合作關係。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黨委副書記周治平,曾擔任中國兵器裝備集團有限公司職工董事,以及中國長安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總裁等職務;現任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總會計師、黨委常委馮長軍,也曾在中國兵器裝備集團擔任財務部預算處副處長、財務部主任等職務。
這種高管團隊的交互任職,往往也會讓兩家企業產生更緊密的聯係,這進一步為二者的整合提供了可能性,並且從產品和企業發展方麵來說,東風與長安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均有布局。東風旗下有嵐圖、猛士品牌,長安則擁有深藍、阿維塔等新能源品牌。
銷量方麵,東風汽車集團2024年累計銷量189.59萬輛,同比下滑9.2%。其中東風日產、東風本田和神龍汽車銷量均出現下滑,尤以東風本田降幅最大,達29.2%;而2024年長安汽車全年銷量268.3萬輛,同比增長5.1%,其中自主品牌銷量222.6萬輛,同比增長6.3%,新能源銷量73.4萬。
這或意味著,若合並計劃真的落地,雙方有望實現技術、供應鏈與銷售網絡的深度整合,有效避免重複建設和資源內耗,進而打造一家涵蓋研發、製造到出行服務的全產業鏈巨頭,實現協同效應最大化。⠀
央企整合提速
東風汽車集團和長安汽車的公告內容,再次點燃了市場對央國企整合的關注。
事實上,早在2024年,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副主任苟坪就表示,鼓勵支持中央企業開展高質量投資並購、專業化整合,加快掌握產業核心資源和關鍵技術。
而在新“國九條”方案中,就已對“加大並購重組改革力度,多措並舉活躍並購重組市場”“鼓勵上市公司聚焦主業,綜合運用並購重組、股權激勵等方式提高發展質量”“支持上市公司之間吸收合並”等一係列具體措施有過明確指示。
在一係列鼓勵並購重組政策的支持下,並購重組市場十分活躍,央國企也不例外。2024年7月4日,曾宣布斥資51.95億元購買湖南柿竹園100%股權的重組方案獲國資委同意。
此外,2024年8月6日,公告稱,證監會已經同意公司向中國航空工業集團發行20.86億股股份購買相關資產的注冊申請;同年9月2日,和同時發布公告稱,中國船舶擬通過向中國重工全體股東發行A股股票的方式換股吸收合並中國重工。
回顧近年來A股央國企數起整合案例,涉及了軍工、有色、建築、港口多領域,此次東風汽車集團和長安汽車的公告或意味著汽車領域的相關整合將至。
正如國家發展改革委新聞發言人李超去年6月在發改委新聞發布會上的表述,下一步,國家發展改革委將會同有關方麵,推動汽車產業轉型升級和企業優化重組,提升技術創新和產業鏈配套能力,加強國際合作,持續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
此次,東風汽車集團和長安汽車間的重組雖未能確定,但仍值得期待。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